记得有部电影叫《大武当》,倒不是对此电影有何见地,不过以“大”形容武当,实在极好!何谓大?大而无及者,无及乃大。何谓小?小而无内,即谓小。那位叫陈抟的传奇智者,为人们留下了不朽的太极图。一幅极简的双鱼太极图,蕴含了宇宙循环往复的发展规律。我们,只是宇宙间很小的一部分,在这个后现代的社会,快节奏、浮躁、焦虑充斥左右,人类欲更好的生存,就要阴阳平衡,而这种理想的状态则被命名为“太极”!它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饱含了有形无形的阴阳和谐之道,而这样的和谐正是我们所缺失的。
六百年前,武当道场的建造者怀揣北京紫禁城的图纸,以之为母体,大兴土木,建造武当皇家道场,故而有了“北建紫禁,南修武当”的历史。武当道场在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里,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。
如今的武当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没落,母亲练习太极拳多年,隔年总要带学生去武当朝圣,武当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已经与太极划上了等号,根深蒂固。如今武当的道人们一如千百年前,每日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精进于早课晚课、剑术、拳术、养生术。他们在金顶舞剑,太子坡前打拳,以花为食,以草为药,修身修心。试图在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的生活方式中寻找到与天地万物相通的契机。在道人们的眼中,人身不过是宇宙自然的外化,自然因与人同体而彼此相亲,天人合一。于是修行成为一种哲学,一种诗意,一种审美。
人生之事莫大于求道,求道与明了是人生最大的理想。孔子说:“朝闻道,夕可死矣!”道人用他们的方式体悟天机,画者亦在笔墨间作参悟道,找到与天地相合的通道。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这种阴阳哲学,在太极拳和中国书画中都是相同的亦是最高级的。不明阴阳,拳无从打,画无从画。画画如行拳,一幅画如一套拳,有起有落,有刚有柔,有疾有徐。虚实相生,点线嵌配,运势布局,有明应,有暗合,出入无方,盈虚有象方为上品。
画者和拳者都是修心,致虚极,守静笃,拳才能不剑拔弩张、争强斗狠;画才能有清气,有文人气。一介武夫,画匠成不了大师,真正开宗立派的大都是文化修养很高深的。这种文化修养与道家养生哲学中人的心态——阴阳匹配、阴阳平衡、不刚不柔、不温不火、温良敦厚有深刻的内在关联,它是一种生命的境界。吾辈欲从作画中完成一个体道、求道、悟道的过程,在作画中完成生命的升华和圆满,但这只是理想,努力了,能够收获多少便随它去了!
置身武当,道家强大的气场让人安静下来,闻到草木的清香,尝到山泉的甘冽,遇到在此拍摄的杨恭如也不过遥遥一瞥。天地有容乃大,不知是否有人能说清这座大山究竟承载了多少传奇,不知艺人们是否能将武当的故事演绎详尽,它大道无言,留给人们的是更多的想象,是通往精神自由的一道天门。
武当于我,是一次跨越千山万水的精神邂逅。在这里,烦恼不再;在这里,天地留给我永无止尽的启迪和思考;在这里,山与水的精神对话,从未停止。
太极武当
纸本 水墨设色 镜片 126cm×120cm
钤印:徐力 徐 清枫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