壬辰暑假去桂林写生,儿子考试进步,便答应他同游桂林,另外略尽孝道,便这样祖孙三人一同前往,承上启下,可谓快哉。
住在滨河路,蜿蜒在漓江边上的宾馆可以看见清静的水,秀丽的山,出行吃饭都很方便。桂林本身就是一幅如梦似幻的山水画,碧水青山,千峰环立、林丰木秀、一水抱城,不经意间留露出淡雅的文人气,让你迫不及待的想把象鼻山、凤尾竹、镜面似的水、碧波里的倒影留在纸上,把这世外桃源带回家去。
在竹筏上,儿子背起了刚学的“桂林山水”,听他摇头晃脑的诵读,才真的体味到文章的精到,多少年了,再没有人概括的如此形象到位:“……漓江的水真静啊,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;漓江的水真清啊,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;漓江的水真绿啊,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。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,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,岸在后移。……桂林的山真奇啊,一座座拔地而起,各不相连,像老人,像巨象,像骆驼,奇峰罗列,形态万千;桂林的山真秀啊,像翠绿的屏障,像新生的竹笋,色彩明丽,到映水中;桂林的山真险啊,危峰兀立,怪石嶙峋,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……”在遇龙桥上给儿子买了顶草帽,他一直带着随我去七星岩,芦笛岩,去龙胜梯田抓田螺,很是宝贝。
在靖江王府逗留了许久,给儿子讲石涛的故事,父亲在石凳上休息。石涛乃是明末靖江王朱亨嘉的长子,原名朱若极。顺治二年桂林城破,朱亨嘉被俘杀,年幼的石涛随母亲逃往全州,后落发为僧,改名石涛,辗转多省,后定居扬州直至去世。其历经国亡家破之苦,将感情放逐在笔墨间,画风沉雄笔墨不俗,兼善数体,书法取法倪瓒自成面貌。他的山水、树石、花卉、人物风骨清隽高雅,与他幼年在漓江的生活是分不开的,漓江的山水无形中让他的一生与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,不分彼此,如庄周梦蝶,物我两忘,并给他一生享用不尽的艺术想象力。于是他的一生都带着桂林赋予的唯美气质。
说到气质,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文化面貌,钱穆先生说过:“各地文化精神不同,究其根源,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,而影响其生活方式,再由生活方式影响要文化精神。”这便是所谓的地缘文化。桂林的山水地貌带着唯美,秀丽的风光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感染着太多的文人墨客。徐悲鸿、张安治、关山月、丰子恺等数十位知名画家流连于此,今日的我胡乱涂抹,只为写胸中逸气,不求能望大师项背!漓江烟雨迷蒙的温婉赋予桂林人流水行云般的优雅、沉静而不张扬的性格、知书达理的书香气息。身处桂林,人与自然相融相合,毫无间隙。生活在此处,细雨微风都会把一个人渗透的得文质彬彬。
离开桂林,去看看龙胜梯田磅礴的气势、流动的线条、变换的神韵……让城市里长大的儿子下下地,摸摸鱼,让他沾点土气,接点地气。
桂 林
纸本 水墨设色 镜片 35cm×141cm
钤印:徐力 徐 清风徐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