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云山游记

2010年7月2日,和同学结伴,四人去齐云山写生。

齐云山位于安徽黄山市休宁县境内,和黄山南北相望,在齐云山的最高峰可以看见黄山莲花峰。齐云山其实名气很大,和湖北武当山、江西龙虎山、四川青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;和福建武夷山、广东丹霞山及金鸡岭并列为华夏四大丹霞地貌,素有“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说”(齐云山古称白岳)!但是因为身边就是“高富帅”的黄山,他的风头被夺去不少。
齐云山因“一石插天,与云并齐”而得名,不过齐云山最高海拔还不足六百米,怎么会与云同齐,夸张了吧?当真正上山后,我不得不感叹称奇!当时小雨沥沥,云气缭绕在山体之间,有的在半山腰,有的直接遮天蔽日般盖住了几座峰顶。次日日出之时云海翻滚,很有黄山的气势,厚厚的云层就像雪白的棉被把山下的农田包得密密实实。这齐云山何止“与云同齐”,简直刺破云层“洪福齐天”了!如此的低海拔出现这样的景观,实属难得!
齐云山有很多摩崖石刻及碑刻,有古有新,有大有小,有真正的书法,也有“老干体”,良莠不齐。我感兴趣的是“天开图画”四字为矿物颜料“孔雀蓝”所着色,历经三百多年,依旧如新,我想抠点下来,用手一摸,抠不下哇,哈哈。
“一天门”是个天然洞口,造型很像桂林象鼻山,洞里放着很多石碑;山体结构和颜色都和武夷山差不多;整个气息和武当山比较接近,但没有武当那么纯粹。过了“一天门”就可以看到“栖真岩”,供奉着“栖霞真人”——唐朝在此隐居的道士。
月华街上民居和道观相间,山民与道士杂居,清幽之山也充满人间烟火。这里的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不忌荤腥,只在做法事的时候才穿上道袍,属于正一教,对此我不甚理解,是在世间修行的意思?还是修行只是一种形式?
月华街旁有一明代石坊,洞门呈葫芦形,名曰“小壶天”。葫芦为道士装丹药的器物,而此处正是道人们论道炼丹羽化登仙的地方,是齐云山比较有名的一个景点。很有古意,造型也是别出心裁。
月华街的尽头就是太素宫,是齐云山的主要道观,原名佑圣真武祠,始建南宋,祠中真武大帝像为百鸟衔泥所塑,灵应昭著,嘉靖与此求得子嗣,大喜,扩建此祠,改名为“玄天太素宫”。然而再怎么灵验的神灵也没能挡住文革,太素宫毁了,又重建了,已经不是那个味道了。
香炉峰形似香炉,底座与顶部同大,炉身粗壮,顶上有个铁亭,亭里有个香炉,是当年朱元璋所赐,大炼钢时被破坏了,我们看到的也是后来重建的。
在山上住了一夜,第二天看了日出,画了几件小作,中午实在太热,赤膊下山了。

齐云山 纸本 水墨 镜片 70cm×70cm

钤印:徐力

113358qbgmhq2mrhsxj1gq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